用户名: 密码:

访《决战刹马镇》剪辑及特效指导郭博旭(4)

2010-07-19 16:03:37 作者:鲤晓飞 来源:火星时代 网友评论 0

跨专业的人最重要是能有融会贯通的本事,那么跨专业的电影呢?


剪辑电影VS剪辑广告


        这是我第一次剪辑电影,但由于和李蔚然在广告剪辑上已经有了五年的合作时间,双方配合得很有默契,甚至已经达到了我看到他拍的东西或者他给我一段音乐我就知道他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样,我应该怎样去处理,这在沟通上就节约了很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这也是当初他选择了没有电影剪辑经验的我的原因。


        我之前从事的都是广告剪辑的工作,而《决战刹马镇》又是一部喜剧,在节奏上和广告有相似之处,所以我希望在这部电影里面做一些全新的尝试——掺入一些诸如跳切、变速、各种蒙太奇等广告手法。这就使得这部片子和其他片子在剪辑上有所不同,节奏上剪得比较跳,也更活泼一点。而且每一段戏,我都是用广告的感觉去剪,然后再组合在一起后再剪,每一场都这样,因此就算说每一段拿出来都是一部广告也不为过。


        电影中比较快节奏的戏对我来说比较好剪,因为我们经常拍运动品牌的广告,就比较擅长剪这种快节奏的片段。但是偏故事性和叙述性的戏就感觉稍微难一些,因为虽然镜头不会很多,但要考虑搞笑的包袱在什么时候抖出来,节奏和前后松紧的把握都比较复杂,像这种情况就会调整很多次。


        整部片子做下来,我感觉剪辑电影和剪辑广告最大的不同在时间上。电影对一个剪辑师或者导演来说在时间上要开放一些,而广告则是限制在30秒或是45秒。这就导致电影的镜头有很多,像《决战刹马镇》就有2000多个镜头,每看一遍都觉得有要修改的地方;但30秒的广告最多20个镜头,虽然说也常有要修改的地方,但也就是在这20个镜头中颠倒位置,剪短一些或者加长一些,改动都不大。同样也导致技术上的不同,电影的素材管理要比广告复杂得多。


        在剪辑周期方面,这部片子的剪辑初次的概剪一遍用了一个月,其余的时间都是在修改,我们找很多人来看,让他们提意见然后再修改,整个过程加起来有两个多月。尽管在周期上,剪辑电影是剪辑广告的好几倍,但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个享受的过程。


        我在做这部电影的剪辑时,延续了一个做广告剪辑时的习惯,我觉得这是个能让人受益匪浅的习惯。平时拍广告的时候我都是从头到尾参与其中,比如提创意、找参考等,这也是公司的一个普遍习惯,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出好的想法。因此在做《决战刹马镇》的时候,我不局限于剪辑工作,而在之前就参与剧本的创作和一些打斗场面的设计,比如需要什么样的道具、场景以及妆要什么样的,这些都会参与,同时参与这些工作对我之后的剪辑很有帮助,这样也容易找到感觉。

剪辑中意料之外的麻烦:“拍得太多”

 

 

        在剪辑的时候有一个意料外的麻烦,就是导演拍得太多了,素材量太大,每一条有十几遍,每一场有很多镜头,这在选择上很花时间,是比较麻烦的地方。因为拍的时候只是觉得拍多一点回去好剪,没想到拍太多了对于找素材来说也是比较复杂的。我和李蔚然一起挑选素材花费了很长时间。


        对于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有自己的解决方式。比如在剪一些关键的场次时导演的要求比较高,那么我在剪的时候就会多剪几种方案给他看,大概提供四、五种方案给他参考选择,这样也就不存在都剪完了再被他pass掉的情况。但是一般简单一点的戏就是剪完以后再给他看,然后再修改一下就ok了。


        再有就是对一些镜头的调整比较麻烦了。有两场戏调整的次数比较多,一场是孙红雷、黄海波还有林志玲在房间里,问“你知道不知道?”和“我知道”那几句台词的戏,调整了很多遍。另外一场是最后孙红雷和李立群的那场戏,也调整了很多次。其实有一些调整并不是对这一场戏里面的镜头的调整,而是剪完之后对每一场的顺序的大调整。我们第一次剪完的片子有133分钟,后来剪到了95分钟,每一场的顺序我们几乎都打乱了再去穿插。实际上剪辑的难点在于对整体节奏的把握:这一场怎样转到下一场,再怎样转回来,这种场与场之间的剪辑是我们调整最多的。

对节奏的把握很重要


        在对这部片子前半部分进行剪辑时,在节奏把握上出现了一个难点,我们第一次把片子剪到133分钟,看完之后感觉前半部分有点拖、有点闷。所以最后我们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解决前半部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关系上,去思考怎样让正反人物一开始就对立起来并且带入到宝藏的线索里面去,这是比较大的难点。后来根据一些朋友的建议,还有电影学院的老师以及香港的剪辑师的意见,最后改了一个我们和导演都比较满意的版本,节奏上比原来要好很多。

         所以对于电影来说,节奏的把握很重要,我是这样来看:电影分成四个部分——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尾。其中每个部分大概是20多分钟的时间,在这20多分钟里面,又包含了起因、发展、高潮,所以每一个部分都不能让它太平了,大概两分钟左右就需要一个小高潮去带动观众。特别是这部片,它不是一个文艺片,而是一个喜剧片,就更需要这样的东西。

好的剪辑师要有自己的灵魂


        很多人认为剪辑是按照导演的意志做事,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在国内很多导演可能比较专权,认为剪辑师就是一个操机员,只要把导演的想法剪出来就行了。其实不管是电影还是广告,剪辑可以赋予一部片子的灵魂,在剪辑师自己的发挥中可能剪辑出来导演意想不到的东西。如果完全按照导演的意思去剪,我认为不利于一部片子的剪辑工作,因为导演拍的时候就是按照他的想法拍的,剪的时候还按照他的想法剪,这就很难产生新的东西。


        这部片子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剪的,依据我对剧本和对喜剧的理解去剪,然后再让导演来看,这样可能会产生更多新的东西。


        作为一个优秀的剪辑师应该具有的素质是:从无数的片段里面把最好的一条挑出来,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就是具备判断力和对节奏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声音的剪辑能力。比如对声音的剪辑,有的片子在剪的时候必须带着声音、音乐和动向,如果只剪辑画面,没有动向、声音和音乐在里面铺垫,就感觉不出来应有的节奏。所以我在剪这个电影的时候已经把声音和音效剪好了,就只需要声音那边再帮我做一些加强,并按照我们的方向去作曲。我最终剪完的时候给导演看到的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东西,而不单单只是画面。


        对于剪辑师素质的训练,我认为是多看片子。我们在公司没事的时候每天都在看国外导演的广告片,而且不仅仅是看,看完之后还要把片子放在电脑里把每个镜头拆开,然后看导演是怎么剪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节奏,可能用了什么手法,我们会把每一帧都拆开来,然后自己重新组合,再剪回去,通过这样的手法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外剪辑师的一些想法和手段,以便以后运用在自己的片子中。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