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为啥总会回来?《终结者》二十五年不终结(5)

2009-10-13 13:27:45 作者:阿烤 来源:Mtime 网友评论 0

从1984年的《终结者》到2009年5月即将上映的《终结者:救世军》,时隔25年,终结者依旧能够触发影迷们兴奋的神经。

他又回来了,那是自然。所有的终结者往往都会这么干的,他们杀回来了。你再一次向他们扣动扳机,而他们仍旧能像从前一样再次站起来。这种方式让他们得到信赖甚至是荣誉。可他们又那么的无辜:奉命行事,毫无私人感情,也从不蓄意伤人(甚至连他们跑起来的样子都有点像是阿甘)。他们的样子甚至还有些过时,像是过去人们对于未来杀手形象的一种幻想。现而今他们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从科幻频道原创剧集《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和《黑客帝国》里面搜刮来的细节调整让他们看上去跟正常人类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差别了。但相比之下,终结者还是更像1950年代的机器人:用单调的声音说话,不能像人类一样正常的转动脖子,还有超级千里眼。这些拼接合并在一起就组成了这部杀人机器,他们只管执行打击命令,至于因此发生什么就不是他们会想的事情了。
 
  历尽25年光阴被无数影迷追捧至今的“终结者”系列即将再度回归。今年五月,名为《终结者:救世军》的第四部终结者影片不仅给这个机器家伙再现身手的好机会,更为2013年之前的另外两部片子搭好了足够丰满的背景。
 
  我们永远不会低估任何一部全新的《终结者》三部曲电影,等待我们的将会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但是,导演McG需要知道的一句话是:《终结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没有《星球大战》那样冗长的星系历史。
 
  在创造出两部票房火爆但意识形态上又极具分歧的电影之后(第一部是里根时代对于人类自我毁灭必然性的思考;第二部则是“后冷战时代”的展现,在这里的名言是“无所谓命运,一切都是我们制造的。”),“终结者”影片的所有权不得不因原公司的破产而被拍卖。幸好后来它仍有衍生产品开发的社会效应,包括新的电影,剧集,小说,漫画,还有环球电影制片厂主题公园络绎不绝的人流。所有的这些结果在事前都是没有计划过的,在这混乱的媒介中,没有任何事情会因偶然成功,这也引证了前面那句名言:无所谓命运,一切都是我们制造的。而终结者能够一直火到现在又是如何实现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终结者本身。像很多受人追捧的现象一样,比如盘尼西林、互联网等等,它们都没有经过事前计划,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而它们就是这样棒极了。终结者的程序非常简单:毁灭,偶尔保护,必要时退出。这些基本指令战胜了一切,甚至于这个故事的时间线索是如此复杂,看似矛盾又形成了一个自我循环:在不远的未来,智能机器人的核武器已经将人类文明毁灭殆尽,人类反抗军首领约翰·康纳派出了一个战士凯尔·里斯返回到1984年去拯救他的母亲莎拉,对手就是专为清除康纳而设计的机器人杀手,但这个机器人在被研制出来的时候,康纳甚至尚未出生(首先已经有了一个鸡生蛋与蛋生鸡的逻辑怪圈)。可这仅仅是未来战士的一半任务,任务的另一半康纳并没有透露,就是凯尔要与莎拉相爱,并最终让莎拉怀上康纳(从未来操纵自己的出生,这个点子相当惊人)。与此同时,他们所要面对的正是从未来送回来的老练的杀人机器终结者。“上帝!”莎拉在《终结者》的结尾叹息到,“一个人整天思考这些是会发疯的。”而《终结者》的原则是:“不准想,立即逃脱。”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想活下来,那就跟我走吧”。
 
  为了不至于精神崩溃,还是不要思考这些繁复的时空交错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了。看看那些漂亮的金属肢体,血红色的眼睛,凹凸有致的闪亮金属脑壳,还有无人可及的强大力量,甚至前CG时代的效果,这一切都昭示着终结者的魅力。如果我们要对战机器人,那就让我们跟他们面对面的交锋,在这个真实的地球之上打败这些巨大闪亮的金属家伙们。如果我们要做穿越时空的旅行,那就让我们一丝不挂的飞翔吧。(不要惊慌,根据时空定律,在我们降落的时候,身上自然会有一件跟自身尺码相匹配的皮夹克!)
 
  一个过时的设计没能马上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必然是有它自己的原因。我们惊讶于《终结者2》中液态金属的T1000,它的效果已经完全超越了1991年对于水银视觉效果的呈现;《终结者3》中克莉丝汀娜·罗根扮演的机器人T-X有着超越前辈施瓦辛格的破坏力,只懂得摧毁和穿高跟鞋;莎莫·格劳在电视剧《终结者前传》中饰演的名叫卡梅隆的女战士,是第一个玩摇滚的机器人。
 
  而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跟施瓦辛格一样——冷酷。面对轰然崩塌的场面而不动声色,穿过混乱不堪的人群冷静射杀目标。《终结者:救世军》最终脱掉了终结者的血肉之躯,将他们的金属骨架完全展露在世人面前,变了样子但原则还是一样:躲避子弹虽然能活下来,但冲着子弹走过去是不是更有意思?这个穿过枪林弹雨的人究竟是谁?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喜欢终结者的原因,也许这也正是终结者不死的原因。

 第四章 终结者二十五年大事记:从首部公映到三部曲的新生
  
  1984年的10月,操着滑稽口音的健美教练一下子从摩登原始人变成了潮流的宠儿。《终结者》一经出世便席卷了全球票房,并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介四处传播,以下就是杀人机器到杀手的变化全过程。

\

 1984年《终结者》首次公演,导演是詹姆斯·卡梅隆,编剧是日后成为他妻子的盖尔·安妮·赫德,制片公司是美国的Hemdale。640万的制作成本获得了全球范围内7800万的票房收入。同时,由此引发的小说热卖潮也席卷了大大小小的书店。

关键词:终结者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