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BIRTV2010高峰论坛:3D影视下一代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0-08-24 18:58:26 网友评论 0

 

  在座嘉宾对3D影视制作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是不同的意见?

  陈海陵:影视其实电影院的银幕是电影工具,是还原作品、制作人想要描述的情节。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导演对于技术的这种掌握。我们应该知道电影艺术和戏曲艺术的区别就在于电影要靠一个高技术来完成,随着时代进步电影也在进步。戏曲跟技术没关系,跟艺人的演技就关系,所以叫艺术。有一种关系导演可以不学技术,拿《阿凡达》来说,麻省理工学院工科的学生他对技术有研究,他想通过更好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他所想表现的图象效果。这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我们国家也有电视电影技术,为什么讲技术呢?拍摄本身是一种技术,设备也是一种技术,这一定是技术跟艺术的完美结合才能有很好的表现。

  我们去年出现不看好的3D电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掌握这个技术,让你凭想象力,超乎了你技术没有执行、没有达到的范围,这个艺术就太夸张了,夸张的结果就是没法看。就跟3D的效果过分夸张一样,这个我们刚才讲了健康的3D也好,舒适符合人眼的3D也好。其实人的眼睛是一个水平的向前看,两只眼睛在前方某一点进行汇聚。你说左眼向左看,右眼向右看,这个实现不了。这样的需求决定你在拍摄的时候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现这种画面的话这肯定是部队的。所以说在3D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正确的立体图象的概念。什么是正确的立体图象?就是它符合人眼数据要求这样一个图象,而且左眼的图象只能给左眼看,右眼的图象给右眼看,不能反。我们后续出现的一些问题跟图象反是有很大的关系。图象反有很多因素,数字技术里面包含了通过这种技术处理,人会出现视觉混淆这些问题,怎么克服?要有一个标准化的东西来形成。所以要有标准化的规则,实现标准化的设备,这样出现一个比较正确的立体图象。不会出现错误的立体图象,有的错误立体图象你持续看下去。电影院里面有人讲经验之谈,当你眼睛不舒服的时候你反过来看看,就舒服了。这是放影像的时候图象反了所以不舒服。制作的时候你制作的水平不高或者是没掌握诀窍。

  再回来说就是制作追求过强的效果,舒适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你可以很好的计算让这个尺度达到非常好,不会让眼睛不舒服。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有一个好的艺术作品特别是电影电视艺术作品,跟3D有关的一定掌握跟3D的技术,这样才能够很好的把3D电影拍出来让观众喜欢。

  主持人唐斌:非常感谢陈总,我想刚才诸位嘉宾对3D影视这方面的现状和我们之间要做的工作做了充分的研讨。这里我觉得其实归纳一下,首先来讲我们作为影视人要尊重人眼睛正确、健康的情况下,实现我们立体技术与我们影视技术以及导演艺术的有机融合。我们的3D技术应该是提供给我们的影视制作人一个非常方便、易于掌握的技术。这需要我们的导演、设备提供商加强互动和沟通实现我们的3D技术与我们影像艺术一个完美的结合,而不是声音的两摊。如果是声音两摊的话我们在内容瓶颈突破是很大的难题。

  接下来我们会把第二个问题抛出来,刚才讲了我们内容这块也有相应的要求。我想问一下诸位嘉宾特别是来自于我们的技术和设备界的嘉宾,现在目前我们的技术和设备的现状是什么?我们是否准确好了?

  王兆春:这里我想说一下,现在作为三维高清信号处理的过程,我觉得可能还没有达到人眼的物理视觉要求的这种真正能够到的实际程度。因为我们只是机械模仿你左眼或者是右眼你看到什么东西,把这个信号送过去最终的显示终端。就算是这样送过去,可以给你几种不同的选择,就根据你眼睛,就算是这样来设计的,你人眼真正看出来。如果你没有眼镜的话看着是模糊的,戴着眼镜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实际情况。

  所以目前来讲包括全世界以这种三维高清的信号处理,在这种处理和传输设备上目前的技术稍微欠缺一点,这是我们感觉到。我们实际上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真真正正的感觉可能还是稍微差了一点点,这是实际的情况,这个也是有待于我们慢慢把这个技术发展,这是有一定的空间。

  孙奉明:刚才谈了很多3D内容的拍摄,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现在技术支撑3D到了一种什么程度?我想从但是的3D的周期性来看,我印象里头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国家有过3D的热潮,甚至在我的印象里,因为当时看不到卫视,只是看到北京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之前的时间里面播出过类似3D的动画片的节目。当时采用是红绿眼镜的方式,播的是红绿的图象,需要观众戴眼镜来看。我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上一个3D电影热潮的时候,只是把电影这部分移植过去了,但是电视自己受自身的电视,比如说我受到这样一个制约,实际上达不到传输3D的条件,即使在当时是一个很简单的模拟的图象。但是我们摄像机在拍摄的时候怎么样来进入这恐怕都是一个问题,怎么样来传。当时还是有一个办法可以传左眼和右眼,这也是可以进行左右眼的区别。但是自己做标准化制作的时候,已经把人眼的特性研究到极限了。如果增加把一路变成两路,所以说上一次3D电视在电视台里面的热潮其实是一个在电视技术尚不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情况下进行的,实际上是有很大的缺陷的。再过十几年之后,我们数字化、网络化了、高清化了,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应该说我们在技术的平台上完完全全升了一级,这时候我们对3D充满信心。

  比如说用双镜头的立体摄像机,他有两个独立的1080图象,同时分别记录,这一点在过去不可想象的,不可能有两个机芯开发出来,做这样一个一体机。现象可以创造非常简单的环境很容易就实现了,将来这个文件在非编里面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比我们过去想到的模拟设备更复杂得多,科技效果更丰富多彩。

  如果从制作角度来说,再说放映这块。比如说我们过去在这样一个电视机本身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电视机,不可能更换成新的电视机。现在产业界其实有很大的动力就是要卖新型的3D的电视,从这个角度来说拉动一个需求也是非常强烈,从技术平台来讲我们显示器比如说存储技术在模拟电视里面是根本想象不到的。所以这些数字化的技术为3D的平台应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对3D充满信心这样一个很乐观的这样一个基本的背景。

  像刚才大家提到的技术上还有很多,包括传输里面方式还有将来以后我们试差(音译)传输的方式还有更高效率压缩编码的采用,其实都对我们现在3G传输创造一个跟过去电影同样平台的条件。如果在这个角度反说回来,从内容上又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电影是有一部分的3D的,有一些内容是适合3D,有一些不适合3D。所以我们说应该在内容的选择上,在内容的拍摄上甚至是故事情节吸引人的角度增加这方面对观众的能力,使大家不再是立体渲染的效果,而且是对主题内容有更多的虚拟,两个方面,技术和艺术结合角度来讲有更好的突破。 目前的技术平台是非常适合于3D传输这样一个条件,谢谢。

  主持人唐斌:我们张总是负责电子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的。技术演进过程在他们工作过程中也是非常那个的,我们请请张总给我们介绍一下3D发展的技术进程。

  张素兵:各位已经听到了3D技术的一些现状和进展,都提到了标准的问题。我认为3D产业在健康发展中标准应该是起到一个引领和推动作用。从多种角度来讲可以分为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可以这样理解,例如我们国家3D的标准就是典型的技术标准,应该先制定在多种完善之后可以通过一些产业的推进来达到实施标准的目的。比如说3D的一些设备,3D电视、3D相机、眼镜、摄像机等等这类的标准都可以归结到产品类的标准。而产品标准的话是随着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各种产品达到普及以后大家通过所有企业的共同协商来将产品标准完成。在3D过程中技术标准是非常重要的,3D的术语,如何规定3D到底是什么概念?技术内涵是什么?又涉及到内容制作标准、传输、编码方方面面的标准。在3D标准整个制定过程中我们国家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我们相关部门联合大家做好,进一步推动3D技术进步,使3D产业达到更好的发展。

搜索栏目